芜湖骨瓷的制作与施釉着色
骨瓷是怎么产生的?在骨瓷施釉过程中,釉下彩、釉中彩和釉上彩有什么区别?骨瓷上的图案是如何印刷的?骨瓷礼品定制图案需要什么样的过程才能看到手中精致的装饰?若详细赘述,恐怕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,如果对骨瓷产品比较感兴趣,在这里做个简单的了解也不错。骨瓷的生产过程大致需要经过以下步骤。
练泥:将瓷胎的原料——高岭土、瓷石磨洗、除杂揉匀后,调和成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。
制坯:通常大家都觉得瓷器是手工拉坯的,但是很多瓷器其实都是模具制坯的。模具制坯历史出乎意料,历史悠久,最早开始制瓷时就有了。瓷器成型后,坯胎冷至半干。有些需要放置在车盘上,用刀切割表面,以确保瓷器表面的光滑。最后,根据需要,用不同材料(铁、骨、木等材料)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图案。
如何制作骨瓷?
这个时候瓷器其实是可以烧的,烧出来的瓷器表面是磨砂哑光的,一般称为素瓷/反瓷/生瓷——是指未上釉烧制的涩胎产品(与彩瓷相比,没有彩饰的白瓷也叫素瓷)。瓷泥本身可以有颜色,所以素瓷也可以有各种颜色。的碧玉浮雕系列wedgwood应该算是素瓷。
碧玉浮雕系列wedgwood。
上釉:根据瓷器的几何形状,有不同的上釉方法。这里是今天的主题。为了更方便地了解和识别瓷器收藏,我们必须从各种瓷器的上釉开始。
釉(glaze)是一层覆盖在陶瓷和搪瓷表面的玻璃薄层,通常由硅酸盐复合物组成。陶瓷的釉料分为两种,颜料和釉料,或合成的釉料。色素是一种产生颜色的物质,通常被称为色剂,是一种由着色物和其他原料制成的无机着色材料。色剂可用于配置陶瓷颜料,即用色剂和溶剂配制有色无机陶瓷装饰彩料;也可以将色剂掺入基础釉中,配制成各种色釉。
陶瓷色素。
根据烧成的温度,色剂可分为高、中、低温型;按使用范围可分为釉上彩、釉中彩、釉下彩。也可以根据着色机理和矿物类型来划分。
釉下彩是在瓷坯上直接绘制上色,然后在表面上一层釉,或者直接上一层彩釉。(包括釉料制作等,比较复杂,还是不太懂。瓷器本身需要在1280°C-1400°C之间烧结,因此釉下彩的釉料和颜料可以承受高温,或者必须承受高温,以显示原来的颜色。大多数情况下,釉下色的颜料是水性的,一旦沾上瓷胎就不能擦掉。高温釉烧制更不稳定,形成了所谓的窑变,其偶然性带来的美感一直备受推崇。
青花瓷是典型的釉下彩,是以金属钴为发色,先在陶瓷坯体上喷涂或描绘,再喷涂一层透明的青釉,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瓷器。青花瓷的颜料在不烧制的情况下看起来其实是泥浆的感觉,高温烧制后会出现美丽的蓝色。
釉中彩又称高温快烧,是在上釉烧制完成的瓷器上继续施加色料,然后通过高温烧制,使原有的釉面融化,与色料融合。釉中彩的烧制温度高于釉上彩,但烧制时间短于釉下彩。70年代出现的技术,稳定性于釉上彩,釉上彩色彩更丰富。
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在于是否耐高温,这对颜料有很大的限制。釉下彩的颜色比釉上彩少。比如给人粉色感觉的粉色基本都是釉上彩。瓷器烧制方面,从高温度开始。有些器皿先烧制成素瓷,然后根据颜料的温度耐受性逐渐降低温度,经过几次烧制后才能完成。许多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可能会损坏,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,这样的瓷器自然也就更珍贵了。实际上,镀金工艺是烧制温度低的,所以往往是后一步,翻过来也是先磨损的,有的用纯金,有的用K金装饰。
釉上彩通常颜料和釉在折射上有些不同,可以通过光泽来区分。而且颜料本身会稍微凸起,手感也不一样。
釉料的问题是含铅和镉,两者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。所以日常餐具中选择釉下彩和釉中彩,但现在有无铅釉。还有一种新型的抗菌釉,通过在釉料中添加无机抗菌剂来提高瓷器的性能。
在瓷器的收藏中,我们应该提到瓷器的装饰方式。这里主要讲洋瓷。瓷器通常采用釉上彩装饰,方法主要是手绘和贴花转印。
17世纪出现了贴花转印技术。金属转印的是金属转印,应该是凹版印刷的一种,在金属滚轮上刻好图案,转印到纸上,再印在瓷器上。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在多色的情况下变得困难,通常是单色复杂的图案。
后来改用贴花,属于孔板印刷的一种,叫丝网印刷。一般来说,先根据颜色划分图案,然后分别雕刻镂空板。将镂空板覆盖在纸上,将颜料倒在镂空板上,颜料会在镂空处染上纸张,多余的颜料会被镂空板上的丝网带走。然后通过纸将颜色转移到瓷器上。下一种颜色的转印通常需要等待颜色干燥。但是套色比金属转印方便多了。
现代转移印刷的方式本质上没有改变,但金属板被载体膜(看起来像透明贴纸)所取代,每种颜色印刷后可以更快地干燥,待一层图案干燥后再印刷下一层。所有印刷后,载体膜贴在瓷器表面。烧制一次后,图案留在瓷器表面。现在有更新的转印方法,直接一次打印图案,然后加热,直接转移到瓷器表面。很多常见的纪念品和照片瓷器都是这样制作的,应该是容易有概念的一种。与这两种转印方式相比,前者的生产大多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更好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,适合批量生产,后者适合定制产品。
手绘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,因为素瓷本身的染色颜料很难清洗,大部分釉色都是在釉料的基础上进行的。釉色颜料是油性的,所以在瓷器烧结之前,可以反复擦拭,制作方法与其它油性颜料相同。图案复杂的高档瓷器通常先用较细的笔打底稿,干燥后再画其他图案,与绘画基本相似。如果有烧制条件,对烧制自己瓷器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买颜料画画~但值得一提的是,即使是釉上彩的釉料,烧制前后颜色也不一样。烧制前通常颜色比较沉闷,但大致还是一种颜色,不会像釉下彩那么不可预测,颜色控制需要经验。
至于瓷器收藏。总的来说还是以美为基准,在此基础上,转印的美品也高于简陋的手绘。
贴花的明显特点是均匀,由于自身的制作方法,色块的边缘接线清晰,略高于内侧。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现代丝网印刷丝网的格子痕迹,打印时可以看到印刷色点。由于技术原因的限制,贴花图案不会有过度的自然渐变,每种颜色都清晰分明,颜色数量可以清晰地计算出来。通常贴花表现渐变的方式是让颜色线条变细,呈刷状,而不是改变颜色本身的深度,仔细观察就能看出来。区分贴花和手绘渐变的方法开始看线条的笔触,贴花的感觉是施力均匀。现代贴花特别一致,手绘很难做到。喷印贴花可以有色彩渐变感,但色点可以区分。
其实贴花往往和手绘结合,减少了工作量,可以通过手绘给器皿增添质感。许多瓷器实际上是通过贴花来勾勒图案线条,然后通过手绘着色。鉴别高级手绘瓷器其实有个小窍门。一般来说,在高级手绘瓷器上,图案的某个角落会有画家的签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