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我们
  • 邮编:238100
  • 电话:13956658844
  • 地址:安徽巢湖含山县

骨瓷的制作与施釉着色
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7110 发表时间:2021-03-15 16:45:15

骨瓷是怎样生产出来的?骨瓷施釉工艺中,釉下彩、釉中彩及釉上彩有什么区别?骨瓷上的图案又是怎样印制上去的?骨瓷礼品定制图案要经过怎样的历程才能看到到手时那精美的装饰? 如果要一一详细赘述,恐怕很难三言两语说得清楚,如果对骨瓷产品比较感兴趣,在此做个简单了解也不错。骨瓷的制作过程中大致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。

练泥:将瓷胎的原料——高岭土、瓷石经过磨洗、除杂揉匀后,调和成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。
制坯:通常大家的感觉上瓷器是手工拉坯的,不过很多瓷器其实是模具制坯,模具制坯历史意外的非常久远,在最早开始制瓷的时候就有了。瓷器成型以后将坯胎凉至半干。有些需要再置于车盘,用刀旋削表面,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。最后依照需要,使用材质不同(铁、骨、木等材料)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。

骨瓷成型工艺

这时候的瓷器其实已经可以进行烧制了,烧出来的瓷器表面是磨砂哑光感觉的,一般称为素瓷/反瓷/生瓷——是指未施釉而烧成的涩胎制品(未加彩饰的白瓷,相对于彩瓷也称为素瓷)。瓷泥本身是可以带有颜色的,所以素瓷也可以是各种颜色。wedgwood有名的碧玉浮雕系列说起来应该算是素瓷。

素瓷

上釉: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,有不同的上釉方式。这里就进入今天的主题了,为了在瓷器收藏中能够更方便的了解鉴定,知其然方能只其所以然,必须要从各类瓷器的上釉说起。

釉(glaze)是覆盖在陶瓷和搪瓷器物表面的一层玻璃质薄层,通常由硅酸盐复合物构成。陶瓷的色釉料分为两种,色料和釉料,或者两者合成的色釉。色料是产生颜色的物质,通常称为色剂,是以着色物和其他原料配合,经高温煅烧而制得的无机着色材料。色剂可用来配置陶瓷颜料,即以色剂和溶剂配成有色的无机陶瓷装饰彩料;也可以色剂掺入基础釉中,配置成各种色釉。

色料

色剂按照烧成的温度可以分为高、中、低温型;按照使用的范围可以分为釉上彩、釉中彩、釉下彩。还可按照着色机理与矿物类型进行划分。
釉下彩的是在瓷坯上直接绘制上色,然后再在表上一层釉,或者直接就上一层有颜色的釉料。(其中涉及釉料的制作等等,比较复杂,还是没怎么搞懂。)瓷器本身需要在1280°C-1400°C之间烧结,所以釉下彩的釉料和色料能够经受高温,或者说必须要经受高温,这样才能显示出本来该有的颜色。多数情况下,釉下彩的色料是水性的,一旦沾上瓷胎就无法擦去。而高温釉的烧制存在更多的不稳定性,也就形成了所谓的“窑变”,其偶然性带来的美感一直也备受推崇。
青花瓷就是典型的釉下彩,它是以金属钴为发色制,先喷绘或描画在陶瓷坯体上,然后,喷施一层透明的青釉,在高温下烧成的一种瓷器。青花瓷的色料在未烧制的情况下看起来其实是泥浆的感觉,高温烧制以后才会出现美丽的蓝色。

未烧制的青花瓷

釉中彩也称为高温快烧,是在已经上过釉烧制完成的瓷器上继续施加色料,然后通过高温烧制,让本来的釉面融化,与色料融合。釉中彩的烧制温度高于釉上彩,但是烧制时间短于釉下彩。是70年代出现的技术,稳定性和高于釉上彩,又兼具釉上彩更加丰富的色彩。
釉上彩与釉下彩的很大区别在于是否耐受高温,这就对色料有很大的限制,釉下彩的颜色比釉上彩的少,像是给人粉润感觉的粉彩类基本上都是釉上彩。而在瓷器烧制方面,都是从很高温度烧起,有些器皿先烧制成素瓷,然后依据色料的温度耐受能力,逐步降低温度,经历数次烧制方能完成。在烧制过程中很多瓷器可能损坏,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,这样的瓷器自然也就更加珍贵。鎏金工艺其实是烧制温度低,所以往往是最后一步,翻过来也先磨损的,有是用纯金的,也有用K金进行装饰的。
釉上彩通常色料和釉在折射方面有些区别,能够通过光泽区分。而色料本身也会略微凸起手感上也有差别。
釉料的问题在于含铅含镉,两者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,所以在日常使用的餐具中要选择釉下彩、釉中彩,不过现在也有无铅釉料。还有种新型的抗菌釉,通过在釉料中加入无机抗菌剂来提升瓷器的性能。
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