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瓷坯料介绍1
钢坯是骨瓷原料经配料和加工后制成的多组分混合,是骨瓷生产的基础。
坯体配方确定后,坯体配方的科学性决定了骨瓷产品的内外部质量、生产控制的难易程度、生产成本等,直接决定了骨瓷产品的生产成败。
骨瓷(骨瓷)生产已有200多年的历史,而骨瓷坯体配方已相当成熟,一般配料范围是:骨粉40%~60%,长石8%~15%,石英8%2%,粘土25%~45%。
骨陶瓷坯料
骨质瓷坯配方是生产的前提和关键,通常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生产配方。
骨陶瓷坯料的特性及分类
由于骨瓷坯中加入了大量塑性差的骨粉,粘土量相对较少,因此泥料的可塑性比普通陶瓷差。
骨瓷(骨瓷)坯料按成型方法的不同,通常分为注浆料(泥浆)、塑泥料、压制粉料三类,其含水量一般是:
①灌浆料(泥浆)一般含水量为28%~35%
②可塑泥料含水量为18%~25%;
③压制粉料分为半干压和干压料,含水分为8%~15%,含水为半干压料,含水率3%~7%就是干压料。
普通的骨瓷(骨瓷)生产企业,多采用注浆法、滚压成型和塑压成型,很少采用干压成型的方法。
骨陶瓷坯料配方表示方法
骨陶瓷坯料的表示方法一般有配料比表示法、化学成分表示法、坯体表示法、矿物成分表示法、三角表示法等。
骨瓷配比的测定方法
配料比例法是一种以原料用量表示配方组成的方法,也就是配料比例表示法,也叫配料配比法。此法是常用的骨瓷生产方法,也是一种直接、实用的方法,此法具体反映骨瓷原料的名称和数量,便于直接生产或检验,表3-1是配料配方,以配料比例表示。此法直观、简便,称重记忆方便,适用于一般工厂。由于骨瓷原料产地不同,成分差异较大,因此,这种方法一般具有较大的区域性,骨瓷原料更换后,不能直接使用或对照。
化学成分表征
组分表征法是以骨瓷坯体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表示其成分的方法,又称质量分数符号。
这种化学成分表征方法的优点是能比较精 确地显示骨瓷坯体的化学成分,根据所成成分的含量估算出配方烧成温度、色泽及收缩程度等。
举例来说,若配方中的烧失量较大,说明骨瓷坯体中的有机质或其它高温分解物较多因而收缩较大,或易出现褐眼、气泡等缺陷,容易开裂。骨陶瓷坯体如Fe2O3、TiO2等,则骨瓷坯体颜色较浅或泛黄色,白度较低。在P2O5较高的情况下,KNaO较低的KNaO烧成温度较高,坯体较难烧结。但是此法无法了解配料的成分,不能直接使用,也难以表现泥沙或泥质等性能方面的特点,有相当的局限性。
骨陶瓷坯型表征
计算各种氧化物的数量,并按碱性氧化物、中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,这些分子的数量被称为小方块,即小方块或实验型。一般陶瓷坯料和釉料常以这种方式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