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维护高端骨瓷餐具?延长使用寿命的实用方法
高档骨瓷餐具由于骨粉含量高(一般)≥45%)、质地细腻透明,颜色温和,成为家居餐具中的高档选择。但其材质相对精致,容易因使用不当或维护而出现划痕、开裂、褪色等问题。科学的维护可以从常规中延长使用寿命 3-5 年延长至 8-10 2000年,从日常使用、清洁、储存、特殊问题处理四个维度,分享具体的方法和实用技巧,整个过程符合骨瓷材料的特点,避免损坏风险。
一、日常使用:小心轻放,避免人为损伤。
虽然高端骨瓷餐具的硬度比普通陶瓷高(硬度) 5-6 等级),但抗冲击能力较弱,日常使用要注重避免“冲击、挤压、急冷突热”。:
取用和放置:减少接触冲击
小心轻放,避免碰撞
取餐具时,双手握住碗盘底部或边缘(防止单手捏住碗沿,避免受力不均造成开裂),放置时慢慢放置,严禁“摔、砸、扔”(即使从 10cm 高度下降,或者由于撞击路面而产生裂纹)。放置时,在盘子之间预留。 1-2cm 缝隙,防止叠放过高(碗类叠放不超过 3 个,盘类不超过 2 一个),避免底层餐具受压变形或磨损。
防止急冷突热,避免热胀冷缩开裂
骨瓷器餐具对温度变化敏感,急冷突热容易造成釉面开裂(俗称“惊釉”):①刚从冰箱里拿出餐具(温度) 5-10℃),不能直接放热食(例如 100℃的汤、粥),首先要放在室温下 10-15 分钟(温度上升到 20-25℃),再次使用;②刚用完的热餐具(温度 60-80℃),不能直接放入冷水或冰箱,冷却至室温后再清洗或存放,温差保持在室温。 50℃之内(如餐具冷却到80℃低于30℃,再次接触冷水)。
合理使用,不超出承载范围
高档骨瓷餐具设计注重美观与质感,承载能力有限:①避免长时间使用骨瓷碗盛放重物(如装满大米的骨瓷碗) 2kg 容易造成碗底变形);②如果不用骨瓷盘切食物(比如用刀在盘子上切牛排和面包),锋利的刀具会划伤釉面(形成人眼难见的划痕,后期容易藏污,不美观),需要在菜板上切割后摆放。
清洁处理:温和清洁,保护釉面和纹理。
二、釉面是保护内部材料、保持美观的关键,清洗时要“温和无刺激,防止损坏”,具体步骤如下:
(一)日常清洁:及时处理,防止污垢残留
清洁时间:使用后 1 小时内清洁
食物残留(尤其是油渍、酱料、酸性食物)长时间粘在餐具表面,会腐蚀釉面(如酱油中的盐和醋酸,长期残留容易造成釉面失光)。建议使用后使用。 1 开始在小时内清洗:①首先用温水(30-40℃)清洗餐具,冲走残留在表面的食物残渣(防止干擦造成残渣磨釉);②如果有粘性密切的残渣(如米饭、面条),用软海绵或硅胶刷轻轻擦拭。禁止使用钢丝刷和硬刷(会划伤釉面,形成划痕)。
清洁剂选择:中性柔软,防止腐蚀。
需要使用“中性清洁剂”(pH 值 6-8,如餐具专用清洁剂、天然植物清洁剂等。,禁止使用强氧化剂清洁剂(如洁厕剂、除垢剂等,会腐蚀釉面,导致颜色暗淡)。:①清洗时,将清洁剂稀释后使用(例如 1L 温水加 5-10ml洗涤剂),用软海绵沾稀释液擦洗餐具,重点清洗油渍(如碗沿、盘底);②清洗后,用清水彻底清洗,确保没有清洁剂残留(残留的清洁剂会造成釉面上的“水痕”,影响透气性),最后用干净的软布(如棉布、超细纤维布)擦干水分。
特殊污渍处理:目的性清洁,不损坏釉面。
油渍:如果餐具上有顽固的油渍(如油炸食品残留),可以用温水浸泡。 10-15 分钟(加少量洗涤剂),待油渍变软后用软海绵擦洗,防止用力摩擦;
茶垢 / 咖啡污渍:茶和咖啡餐具长时间盛放,内壁容易形成褐色污垢,可以使用“小苏打”将温水调成糊状(小苏打与水的比例) 1:2)用软布擦洗,或用柠檬片擦洗(柠檬酸可以软化去除污渍,而且不会损伤釉面),擦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;
色素污垢(如生抽、番茄酱):及时用温水用中性清洁剂清洗,如有残留物,用稀释白醋(白醋与水的比例) 1:10)浸泡 5 再用软布擦洗几分钟,白醋的弱酸性可以分解色素,对骨瓷的刺激性较小。
洗碗机清洗:控制参数,选择正确的方法。
如果用洗碗机清洗,要注意“基本参数和餐具摆放”,防止机器损坏:
模式选择:选择“柔和” / 瓷器方式”
洗碗机需要调整到“软清洗”或“瓷器专用方法”(水温控制在 40-50℃,水压适中),避免使用“强力去污”、“高温消毒”(高温消毒”≥60℃会加速釉面老化,强水压容易造成餐具撞击);同时关闭“干燥功能”(部分洗碗机干燥温度超过温度) 70℃,容易造成餐具变形),清洗后手动取出擦干。
放置餐具:固定位置,避免碰撞
在洗碗机专用篮子里放餐具时,保证:①碗口向下,盘底向上,防止储水;②用分隔架将餐具隔开,或在相邻的餐具间垫上软布,避免在洗涤过程中碰撞和摩擦;③独立清洗骨瓷餐具,不与不锈钢、玻璃餐具混合(不锈钢餐具容易划伤骨瓷釉面,玻璃餐具硬度差异可能造成冲击损坏)。
储藏收纳:防潮防尘,防止挤压损坏。
三、储存是提高骨瓷餐具寿命的重要环节,需要营造“干燥、通风、无挤压”的环境,具体步骤如下:
(一)储存前准备:完全干燥,收集整理。
干燥处理:保证无水残留
清洗后的餐具应彻底干燥,防止釉面发霉或湿冷产生水迹:①首先用软布擦干表面的水分,然后将餐具倒在沥水架上(碗口向下,盘底向上),放置 1-2 小时(室温 20-25℃环境),确保内壁无积水;②如果环境湿度较高(例如南方梅雨季节,≥70%),可以用吹风机(调至低温风)轻轻吹干餐具内壁,避免高温风(可引起温度剧变)。
收集整理:根据类型和使用次数收纳。
根据“碗、盘、碟、勺”收集整理,同类型的餐具按尺寸从小到大堆放(如小碗再下,大碗在上,小盘再下,大盘在上),防止大小混合造成挤压;常见的餐具(如日常用餐的碗、盘)放在储物柜的易取位置,不常用的餐具(如节日用的汤碗、鱼盘)放在上面或里面,减少频繁使用带来的磨损。
(二)收纳方式:选择合适的器皿,做好保护工作。
储物柜选择:通风防潮,避免阳光直射
优先选择“木制或玻璃储物柜”(防止金属柜,金属容易与骨瓷摩擦造成划痕)。橱柜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(远离水槽和炉子,避免湿冷和油渍),避免阳光直射(紫外线会导致骨瓷颜色变浅,尤其是带金边和彩绘的餐具,容易褪色)。;如果储物柜密封性能强,可以在储物柜中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,每立方米空间 500g),每月更换一次,控制湿度 40%-60%。
保护措施:减少摩擦和挤压
重叠保护:在重叠的盘子之间放一块软布(如棉布、厨房专用防划布)或一个特殊的硅胶垫(厚度和厚度 1-2mm),防止釉面接触摩擦,减少刮痕;
易碎零件保护:骨瓷勺、水杯等细长易碎零件,可放入专用收纳盒(软海绵放在盒子里),或用软布包裹,放入抽屉,避免碰撞;
带装饰餐具保护:带金边、彩绘的高档骨瓷餐具,叠放时避免接触装饰面(如金边碗金边朝上,避免与上碗底摩擦导致金边脱落),清洗时也要绕过装饰面用力擦洗。
四、特殊问题处理:及时修补小损伤,避免故障扩大
使用过程中,骨瓷餐具可能出现轻微划痕、裂纹等小问题,及时处理可避免损伤扩大:
(一)轻微划痕:修补釉面,恢复美观
若餐具表面出现细微划痕(长度≤2cm、深度≤0.1mm),可通过以下方法修补:① 用牙膏(含细小研磨颗粒的美白牙膏)涂抹在划痕处,用软布顺时针轻轻擦拭(力度适中,避免过度摩擦),擦拭 5-1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,划痕会明显变淡;② 若划痕仍可见,可重复操作 1-2 次,或使用 “陶瓷修补膏”(选择与骨瓷颜色匹配的修补膏),按说明书涂抹后晾干,可有效遮盖划痕。
(二)轻微裂纹:临时加固,防止开裂扩大
若餐具出现细微裂纹(长度≤3cm、无渗水),需立即停止使用,进行临时加固:① 用清水清洁裂纹处,擦干后在裂纹内侧涂抹少量食品级环氧树脂胶(如可食用级陶瓷胶,需符合食品标准),胶量以覆盖裂纹为准,避免过多溢出;② 用夹子轻轻固定餐具(裂纹处对齐),放置 24 小时待胶水完全固化,固化后用软布擦拭残留胶水,可暂时阻止裂纹扩大(但加固后的餐具不可盛放高温食物,建议作为装饰或轻量使用,如盛放干果、零食)。
(三)金边脱落:局部补色,维持美观
带金边的骨瓷餐具,若金边出现局部脱落(面积≤1cm²),可使用 “陶瓷金边修补笔”(选择与原金边颜色一致的金色修补笔),在脱落处轻轻涂抹,晾干后即可恢复外观;修补后避免餐具接触硬物或用力擦拭,也不可放入洗碗机清洗,防止修补的金边再次脱落。
五、延长寿命的 3 个关键技巧
定期保养:每月 1 次深度清洁
每月对所有骨瓷餐具进行一次深度清洁:① 用温水 + 中性清洁剂浸泡餐具 30 分钟,彻底清除缝隙内的残留污渍;② 用软布擦拭餐具内外,检查是否有划痕、裂纹;③ 清洁后晾干,重新整理收纳,确保防护措施到位。
分类使用:按场景匹配餐具
避免 “一筷一碗用到底”,根据使用场景选择适配餐具:① 日常吃饭用普通骨瓷碗盘,避免用高档装饰餐具;② 盛放高温、酸性、油性食物时,优先选择无装饰、釉面完整的骨瓷餐具(减少对装饰层与釉面的腐蚀);③ 招待客人时使用带装饰的餐具,使用后及时清洁收纳,减少使用频率。
避免不当接触:远离硬物与化学物质
骨瓷餐具需远离硬物(如不锈钢锅铲、玻璃水杯),避免直接碰撞;同时避免接触化学物质(如消毒液、香水、化妆品),这些物质会腐蚀釉面,导致色泽变化或脱落。
总之,高档骨瓷餐具的保养关键是 “轻用、温和清洁、妥善储存”,只要避开 “碰撞、骤冷骤热、强酸强碱” 三大禁忌,做好日常防护与定期维护,就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,让餐具始终保持温润通透的质感,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。